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主页

新闻公告News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重庆大学现实版“四驱兄弟” 获全国智能车竞赛特等奖

发布时间:2017-09-04 阅读量:

“给他们一个只有底座和轮子的车模壳子,却能变成在赛道上相互追逐、不断超车的智能无人车。”近日,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在江苏常熟落幕,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5支队伍在比赛中创下历史最佳成绩,获得了全国总决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前三名),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重庆大学现实版“四驱兄弟” 获全国智能车竞赛特等奖

“比赛虽然只用了两分钟,但我们却准备了十个月,甚至经常熬夜。”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大三学生邓文武,获得本次全国总决赛的光电追逐项目的特等奖。他现场正拿着自己心爱的“小蓝”和“小红”,这正是他参加比赛时所设计的两辆智能车模,一张4A纸张大小的黑色车壳,头顶装了摄像头,车的腹部装了各种大大小小的电路板和智能设备。

到底有什么样的不同之处呢?“车辆头上的是摄像头,相当于智能车的‘眼睛’;这里是单片机,所有程序、电路都由它控制……”邓文武说,在赛道上,两辆智能车模能自动识别前进路径,会弯道超车,会自动加速、减速,甚至还会在路口的地方等另一辆车来超车……凭借较快的速度和良好的稳定性,他们的四人团队在本次全国总决赛476所高校的2700多支队伍中,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全国第三名,获特等奖。

重庆大学现实版“四驱兄弟” 获全国智能车竞赛特等奖

“小车子也有大用途,这些智能车的一些技术在无人驾驶车中有很多应用,可谓是无人驾驶车的雏形。”一台智能车的研发需要经过车模组装、电路板设计、软件调试等多个步骤。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李敏老师是此次比赛的领队,她介绍说,为了参加比赛,从去年十月份开始,她和学生们经常是熬夜对车辆进行编程修改和赛道测试。

“特别是今年7月以来,前段时间40多度的高温,学校实验室空调晚上八点就停了,我和学生们经常在这种闷热的环境中调行智能车,这样的付出没有白费。”她说。

重庆大学现实版“四驱兄弟” 获全国智能车竞赛特等奖

“从简单认知到模仿实践,一直到探索性的实验和实践,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应该是一个阶段式的培养。”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叶俊勇介绍说,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印证了学院人才培养和实践创新的效果。

“早之前都是为了竞赛而竞赛,这样其实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培育。”叶俊勇介绍说,为了持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院在之前成立了“智能汽车协会”、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团队,让学生通过智能车这个载体去做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并对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培训。“大一要学习基本的电路电学知识,打好基础;大二要参加如何设计电路、画电路板等高级培训;掌握能力后,大三就去参加各种比赛;有了丰富实践经验,大四还可以留下来把智能车的创新本领继续传承下去。”

重庆大学现实版“四驱兄弟” 获全国智能车竞赛特等奖

在专业目标培养指导下,学院依托不断丰富完善的硬件平台、创新项目、教师指导团队和学生专业社团,提出了学生“自我唤醒、自我认知、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创新”的新理念。在该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建立了学生自主发展导向的仪器大类专业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统一规划、自主选题、分级指导、协同创新、多元评价”的创新实践模式,并通过实践进行了检验,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果。

重庆大学现实版“四驱兄弟” 获全国智能车竞赛特等奖

2010年至2016年间,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共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项目223项,共计646人次,每年大二、大三参加各类创新实践项目的学生占其年级学生总数的30%以上。在此期间共获得国际奖3项、国家级奖21项、省级奖50项、校级奖33项,近三年获省级及以上奖项总数占比超过近九年的百分之六十;发表科研论文38篇,发明专利申请29项。参加人数之众,获奖人数之多,位于西南高校前列。部分精英人才脱颖而出,2014届毕业生李力荣获“2014年中国青年就业创业典型人物”、2016年重庆市“五四青年奖章”,成为90后创新创业的典范。2016届本科毕业生高强参与的“伏特猫”团队在各级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得了多项国家级荣誉。

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是从2006 年开始,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一项创意性科技竞赛。光电工程学院是从2008年开始参赛,从2014年开始承办校赛,经过多年的积累,比赛成绩逐年上升,近三年均获得全国一等奖,今年更是拿到了全国总决赛特等奖。

转载自:光明网重庆9月2日讯(张国圣 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