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简介
林晓钢,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及仪器系,重庆大学-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主任。重庆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国际TRIZ协会三级认证专家,国家创新咨询师、培训师、工程师,中国光学学会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会员,重庆激光医学专委会基础医学组组长。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函评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天津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大学等知名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IEEE Photonics》《Applied Soft Computing》《OPTIK》《光学学报》《中国激光》《光电工程》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审稿人,曾担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组组长。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评委,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应用大赛(决赛现场)评委,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决赛现场)评委,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现场)评委,“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评审专家,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评审专家。
学习工作经历:
● 1998年获西安工业大学精密仪器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 2003年获重庆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 2008年获重庆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 2014年获国家公派留学资格赴美国田纳西大学进行访学研究;
● 2017年受邀到美国田纳西大学担任短期访问教授;
● 2003年至今任教于重庆大学。
2、研究方向及内容
长期从事生物光电传感、精密测试计量以及生物光子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u 精密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主要面向几何量、力学量、相关物理量,探索、研究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以及量值溯源和传递方法;同时研制和开发新颖的仪器和计量标准装置,建立其校准和测试比对方法。
u 生物痕量光电传感研究
研究生物分子的光电学传感机理,建立了微传感器的生物光电传感平台,探索基于适配体、抗体抗原等痕量检测技术的生物传感方法,可用于疾病早期诊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环境检测等领域。1)研究集分离、富集和鉴别于一体的生物标志物快速液态活检方法,将痕量样品(≤10μl)中生物标志物复杂的分离、富集、鉴别过程简化为一步,时间缩短至两分钟;2)探寻超低浓度标志物检测时电学信号的变化规律,将标志物浓度检测限提升至fM级别,提供基于液态快检的癌症(肝癌、肺癌、乳腺癌等)、食品安全精确诊断新方法。
u 生物光子学研究
以生物分子(包括细胞、蛋白、病毒等)为研究对象,探索生物分子与光子作用机理,提出了基于多光谱信息的生物特征分析方法,可用于药效评估,癌症早期诊断等领域。
3、研究教学成果
《某生产工艺过程关键检测方法研究》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Sensors and Actuators B、Applied Optic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光学学报、光学精密工程等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以及ICPPP、AOPC、CGIV等境内外国际会议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获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国防专利2项。已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央高校医工融合重点项目、国防军工技术基础“十二五”科研项目、中央高校重点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研究项目多项;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精度计量测试仪器军工项目等项目20余项。
主持重庆市一流课程《数字信号处理》和重庆市思政课程《数字信号处理》,参与编写、出版《数字信号处理》《光电子技术》和《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第三版)》教材四部。讲授《测控仪器设计》(重庆市精品课程)、《创新方法理论及实践》《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光电子技术》(重庆大学精品课程)《数字信号处理》等多门课程。曾获2022河钢奖教金,2021重庆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唐立新奖教金,2019重庆市创新方法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8首届重庆市创新方法大赛创新方法教学成果奖,2012年华为奖教金,重庆大学多媒体教学讲课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学院讲课比赛一等奖,教案展评一等奖。承担“光电子技术”课程的校级精品课程主要建设工作。2008年度重庆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度重庆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指导中学生、本科生及研究生参加各类创新项目30余项,获奖10余项,曾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重庆市创新方法大赛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4、联系方式
邮箱:xglin@cqu.edu.cn
本人研究团队和谐、积极、向上!欢迎您的加入!
研究生能够到国外高校进行联合培养。